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数学教案

时间:2024-01-04 15:55:39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数学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有关应用题。

2、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引入:

1、在小学里我们学过有关工程问题的应用题,这类应用题中一般有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这三个量。这三个量的关系是:

(1)__________ (2)_________ (3)_________

人们常规定工程问题中的工作总量为______。

2、由以上公式可知:一件工作,甲用a小时完成,则甲的工作量可看成________,工作时间是________,工作效率是_______。若这件工作甲用6小时完成,则甲的工作效率是_______。

讲授新课:

1、例题讲解:

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

问:甲乙合做,需几小时完成这件工作?

(1)首先由一名至两名学生阅读题目。

(2)引导

Ⅰ:这道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

Ⅱ:这道题目要求什么问题?

Ⅲ:这道题目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3)由一学生口头设出求知数,并列出方程,师生共同解答;同时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解题过程,形成板书。

2、练习:

有一个蓄水池,装有甲、乙、丙三个进水管,单独开甲管,6分钟可注满空水池;单独开乙管,12分钟可注满空水池;单独开丙管,18分钟可注满空水池,如果甲、乙、丙三管齐开,需几分钟可注满空水池?

此题的处理方法:

Ⅰ:先由一名学生阅读题目;

Ⅱ:然后由两名学生板演;

3、变式练习:

丙管改为排水管,且单独开丙管18分钟可把满池的水放完,问三管齐开,几分钟可注满空水池?要求学生口头列出方程。

4、继续讲解例题

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

若甲先单独做4小时,剩下的部分由甲、乙合做,问:还需几小时完成?

(1) 先由学生阅读题目

(2) 引导:

Ⅰ:这道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

Ⅱ:这道题目要求什么问题?

Ⅲ:这道题目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3) 由一学生口头设出求知数,并列出方程,师生共同解答;同时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解题过程,形成板书。

5、练习:

(1)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

若乙先做2小时,然后由甲、乙合做,问还需几小时完成?

(2)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丙单独做15小时完成,若先由甲、丙合做5小时,然后由甲、乙合做,问还需几天完成?

以上两题的处理方法:

Ⅰ:先由两名学生阅读题目;

Ⅱ:然后由两名学生板演;

Ⅲ:其他学生任选一题完成。

Ⅴ:评讲后对第一题提出:这项工程共需几天完成?

Ⅵ:第一题还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呢?根据此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学生口答)。

6、编应用题:

(1) 根据方程:3/12+x/12+x/6=1,编应用题。

(2) 事由:打一份稿件。

条件:现在甲、乙两名打字员,若甲单独打这份稿件需6小时打完,若乙单独打这份稿件需12小时打完。

要求:甲、乙两名打字员都要参与打字,并且要打完这份稿件。

处理方法:由学生编出应用题,并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

课堂总结:工程问题中的三个量的关系。

课堂作业:见作业本

选做题:一件工作,甲单独做6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丙单独做18小时完成,若先由甲、乙合做3小时,然后由乙丙合做,问共需几小时完成?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数学教案2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接触过一些较简单的数列问题,但当时的数列只在非负数范围内讨论,现在扩展到了整个有理数,就出现了符号的问题。其实,在本节课中的数列较简单,最关键的是学生能找到数列变化的规律并处理好符号问题。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会探索数列中的规律,建立等量关系。

2、过程和方法目标: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找到数列中的规律,用代数式表示数,并能正确地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

找数列中的规律,并列出方程。

教学突破点:

对于学生来说,解数列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发现数列的规律,如何用代数式表示数,怎样根据题目的条件找到相等的关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数列中的规律,并找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1、有一列数,按一定规律排列成1,-3,9,-27,81,-243……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和是-1701,这三个数各是多少?

学生讨论,探索,并发现这个数列的形成规律。

本例是有关数列的数学问题,题目要求出三个未知数,与前几节不同的是,问题中没有明确未知数之间的联系,需要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排列规律,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激发学生探索的规律

分析问题

引导学生探索这个数列的规律:

1、这个数列中,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有怎样的关系?

2、若设第一个数为x,那么,后两个数分别为什么?

3、方程应该列为什么?

4、解方程,得到这三个数应该是什么?

5、这道题,你还有其他的做法吗?

学生经探索后得到:

1、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3倍。

2、后两个数分别为:

-3x和-3×(-3x)=9x

3、方程列为:

X+(-3x)+9x=-1701

4、解方程,

得这三个数依次为:-243,729,-2187

5、方法二:设第二个数为x,则第一个数和第三个数分别为 。方程列为: 。

方法三:设第三个数为x.,则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分别为: 。方程列为:

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含多个未知数的问题时,通常先设其中一个为x,再根据其他未知数与x的关系,用含x的式表示这些未知数。

通过对该题进行一题多设多列,让学生感受到方程的变化和解题的灵活性,有利于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

对于列出多种形式的方程的学生给与鼓励与表扬,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综合应用

巩固提高

问题2、图中的数阵是由77个偶数构成。

(1) 图中框内的4个数有什么关系?

(2) 在数阵中任意做一个类似于(1)中的框,设其中的一个数为x,那么其他三个数怎样表示?

(3) 小颖说四个数之和是436,你能求出这四个数吗?

(4) 小明说四个数之和是326,你能求出这四个数吗?

(5) 从(3)(4)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教师巡堂,指导学生)

学生思考,讨论,分析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22比20大2,36比20大16,38比20大18。

2、不同的设法又不同的表示方法:

例如:若设最小的数为x,则第二大,第三大和最大的数分别是:x+2,x+16,x+18。

3、可列出方程:

X+x+2+x+16+x+18=436

解方程,得:x=100

因此这四个数从小到大分别是:

100,102,116,118.

4、可列出方程:

X+x+2+x+16+x+18=326

解方程,得:x=72.5

由于72.5不是整数,因此这样的四个数不存在。

选择一道通过识图来解决问题的题目,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向学生展现多姿多彩的数学。

先观察现有数列的特点,以此类推,推广到整道题目都存在这样的特点。

(3)(4)两道题的设计还可以向学生揭示这四个数的和具备一定的特点,符合这个特点的',这四个数就存在。否则就不存在。培养学生的探索观察能力。

课堂小结

提问:

1、你是怎样分析数列中的规律的?

2、你学会判明方程的解是否合理吗?

3、试用自己的话概括“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学生反思:

1、本节课我学得最好的内容是: ;

2、 知识我还没有完全掌握;

3、我将用 的方法来巩固我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反思,对“应用一元一次方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教案程解决实际问题”有较全面、理性的认识,进一步体会模型化的思想。

作业

针对的测试练习

分层练习,兼顾个层次的学生。

(三)针对的测试练习

A组:

1、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30,求这三个偶数。

2、有一列数,按一定的规律排列成:-1,2,-4,8,-16,…,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和是1650,这三个数各是多少?

3、小明撕下2月份三章日历,每两张的日期之和分别为27,28,29,你能说出这三张日历的日期是多少吗?

B组:

1、在某月内,李老师要参加三天的学习培训,现在知道这三天的日期的数字之和是39.培训时间是连续的三天,你知道这几天分别是当月的哪几号吗?若培训时间是连续三周的周六,那这几天又分是当月的哪几号?

C组:

1、小明和小红做游戏,小明拿出一张日历:“我用笔圈出了2×2的一个正方形,它们数字的和是76,你知道我圈出的是哪几个数字吗?”你能帮小红解决吗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数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