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1-04 15:56:00
精选说课稿集合五篇

精选说课稿集合五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综合探究三──《游历华夏》,根据教育美育原理和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模式,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尝试进行美育与教学的有机结合,以便更好地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本课对应的课程标准有两项:

一是学会从地图与图表获取信息,

二是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特点,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实际上是一节单元综合探究课,重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还引领学生挖掘本土教材,分析客家文化。

我所面对的学情是: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学生思维活跃,表现欲强,已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使探究活动具有可行的基础。

2.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学生的合作学习过分依赖他人,责任意识淡薄,影响到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因此在活动开始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及具体操作方案。

3.学生的学习需要与学习行为。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对美的事物充满向往,因此可以借机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个:

1.知识目标:掌握地形与气候的多样性,区域的差异性及区域间的交流与互补,理解各知识板块之间的联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学习能力;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培养和谐共进、爱国爱乡的高尚情怀。

在学法上,我采取课前、课堂与课后三个环节的指导。

本课采取的教法主要有五种:合作探究法、成果展示法、欣赏点评法、实例调查法、教育美育法。

下面,我侧重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处理。

因为本课采取的是小组合作的综合探究课,所以对学生的课前指导宜详细而具体。总的准备有2个,其中学生的准备按互补原则又具体分为三个小组:摄影组、地理组、经济组。每组各有主题、任务、成果展示和评价四个目标。每个小组再进行具体分工。

摄影组:网上查找深圳、郑州、西安和乌鲁木齐的自然景观图片及风土人情图片,下分设4个小组:图片组、课件组、展览组、主持组。

地理组:负责分析所经地区地形与气候的特点及南北与东西的差异,下分设地形组、气候组、南北组、东西组、展览组,分别带着各自的问题查找资料。

地形组:负责的问题有:

我国地形区有哪些?2.我国地势有什么特点?

气候组:负责的问题有:

1.我国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2.气候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3.秦岭—淮河有哪些地理意义?

南北组与东西组:

1.本地区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

2.分析差异的原因。

展览组:

1.负责评选所有图片,选取精华打印,张贴。

2.负责本小组的成果展示与讲解。

经济组:负责查找我国在协调区域发展上的政策措施及成就。下分设政策组、工程组、图片组、课件组、展览组,分别带着各自的问题查找资料。

学生查找资料既可以在学校电脑室,也可以在家里进行,老师通过qq群随时指导。在每组特意设一个展览组,对优秀作品进行及时鼓励与宣传,活动结束后对小组与个人又进行及时评价,这样就极大调动起了小组与个人的责任意识与积极性,保障了活动的有效进行。

导入新课时,我选取了本土文化深圳的客家遗址──鹤湖新居的图片创设问题情境:

1.深圳有着全国最大的客家围屋吸引着远方游客,你能说出她的芳名和方位吗?

2.客家人来自哪里?他们的故乡和深圳在地理环境上存在哪些差异?

意图:联系本土实例,引发学生探究兴趣,能迅速进入主题。

下面是学生的成果展示与师生活动,由四个环节组成。

第一环节:图片欣赏——感受美

操作:在摄影组的同学展示他们的成果──图片欣赏过程中,展开学生活动一分钟演讲比赛:七嘴八舌话感受。

意图: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

第二环节:探究根源──鉴赏美

操作:地理组的同学成果展示后,引导学生进行五个方面的问题探究。

意图:通过现象探究根源,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学生活动:成果展示

探究一:找原因

操作:个人抢答赛

1.我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哪两个方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地形与气候图。

2.概括我国地形和气候的特点?

学生回答后总结出: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气候多种多样,南北温差大。

3.我国地形和气候之间有什么联系?

从图中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影响因素。

意图:图文并茂,一目了然,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简明化,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探究二:找差异

操作:

情景一:南北差异

分析我国南北地区在生产和生活方面存在哪些差异,让学生展开填写表格比赛。

学生:填写表格比速度。

教师:巡视指导、反馈、表扬并小结。

情景二:东西有别

学生:展开小组竞赛活动──找差异,小组成员由前往后说差异,比速度比流利。然后迅速完成表格。

教师:巡视指导、反馈表扬并小结。

意图:通过个人与小组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归纳概括能力。

探究三:找联系

操作:我国的地形和气候与对我国的区域差异有什么影响?开展画简图比赛。

学生:动脑思考画简图。

教师:巡视指导,选出优秀作品表扬。

意图:学生通过画图,能加深对知识之间的联系,前者影响着后者,一目了然。

探究四:找优势

操作:小组PK──东西部资源大比拼。

学生:全班分成两大组代表东西部,找本区域资源优势,对方劣势。

小结:在学生踊跃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意图:通过擂台赛制造高潮,让学生形成新的兴奋点,完成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

探究五:找对策

操作:怎样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互通有无?

意图:在学生探讨中自然过渡到第三环节。

第三环节:交流互补——创造美

针对区域差异, ……此处隐藏4966个字……>小组讨论法: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方式进行学习,解决在操作过程遇到的问题,在探究中找到乐趣。

五、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

两个学习任务:

任务1:三个分别需在首、尾、中、插入词的句子及一个需删除词且插入另一个词的句子。

任务2:四个分别需在首、尾、中删除词的句子。两个需删除词且需插入新词的句子。

任务3:一个需把词与词的位置相互调换的句子

七、教学流程

(一)将课堂中学生所用到的两个任务传送到学生机上。

(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2分钟)

1.首先在大屏幕上展示一段话。

让学生去观察这段话,有什么发现。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创设一个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巧妙设计一个缺憾,引导学生发挥观察能力、运用语文所学知识引出课题1——插入文字。

(三)新课授知

a、插入文字

1. 教师演示插入文字的操作方法。(3分钟)

2. 四人一小组合作讨论并操作练习任务1。(教师巡视并进行辅导)(10分钟)

3. 总结任务1,提炼特点,引出课题2(1分钟)。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如何在句子插入文字,并通过具体实例多次操练,以达到在句子中插入文字的运用,在任务1在最后一个例子引出说明课题2——删除文字。

b、删除文字

1. 教师演示删除文字的操作方法。(3分钟)

2. 四人一小组讨论,结合课本知识操作练习任务2,并带着是否可以有其他的删除文字的操作方法去完成任务2。(教师巡视并进行辅导)(10分钟)

3. 收集学生的删除文字的操作方法并独个演示操作(2分钟)

4. 让学生用不同的删除文字的操作方法去重新做一次任务2,并讨论哪一种删除方法去方便。(5分钟上)

5. 完成任务3(2分钟)

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在句子中删除多余的文字,并学会多种删除操作方法,通过具体实例多次操练,以达到在句子中删除文字的运用,在任务3引出下一课时的课题——剪切与复制

(三)归纳总结、结束课程(2分钟)

(1) 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互评互助。

(2) 展示学生任务完成情况

八、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了以下几个思想:

1、 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学科的整合。

2、 为了达到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和自己的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讲练结合。在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主导的指思想。

4、 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抛出每一个任务时,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说课稿 篇5

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渔童》的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本单元课文以“民间文学”为主题。几篇课文篇幅虽长,但都情节曲折生动,情感丰富动人,都会给学生幼小心灵中烙下真善美的印记。《渔童》作为本单元开篇主体课文,结合课文特点和学段目标,它承载着速读,想象,旁注,复述,续说等任务。为落实单元知识目标,在教学《渔童》一课时,我把同类文章整合到一起,作为一个整体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和探讨,达到巩固单元训练重点,获得写法知识的目的。如何在教学中整合处理这些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在读中想像,用旁注表达体会,在复述中内化情节,在续说中深化理解。

教学目标:

1、 学习浏览课文,默读课文有一定速度,熟悉课文故事情节,创造性复述、续 编故事。

2、 通过语言文字领会作者的表达手法。

3、用正确的善恶观评价故事中的人物,热爱民间文学。

教学重难点

学习浏览课文的方法,练习有一定速度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创造性地复述、

续编故事。

二、说教法

本课是一篇民间故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读中感悟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进故事。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情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充分让孩子与文本产生共鸣,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质疑问题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感悟,把对词语的理解内化。把文本知识内化,提高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读。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给学生创造机会,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在理解中读、在感悟中读。在读中放飞个性,使他们充分、准确地感知文本、感悟语言,在多元评价的氛围中交流、思索、提升观点。 四、说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首先,我采用提问激趣的方式来导入新课,如:

1、同学们,你们喜欢民间故事吗?

2、这一单元的民间文学你都读了哪些故事?

3、能用一句话表达你的读后感受吗?

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设计既可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望,给下面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2速读浏览,我采用速读浏览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感知课文,体会大意。让学生善于从段落的关键句子中把握整体意思。要在最短时间内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把故事的梗概说清楚。培养学生速读的能力。

3问题质疑,深入领悟

在这一教学环节,我设计了如下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再去读课文

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老渔翁的命运是怎样的?读了故事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作者为什么能把渔童的天真活泼顽皮表现得淋漓尽致?(主要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作者运用排比句式有什么好处?文中的破折号起到了什么作用?课文多次用到了分号,能不能用逗号或句号代替?体会分号与逗号句号在用法上的区别。你能用分号也说一段话吗?

4复述课文 创造性加工

小组内—小组推荐代表交流

通过复述 锻炼口语表达 加深理解

5、续说故事

让学生进行合理的想像,把故事继续想象下去,续说渔童和老渔翁走出衙门以后的事。 通过学生的续说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思维意识,口语表达能力,写作水平

6、总结全文 升华主题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认识民间故事,知道民间故事之所以受到读者的欢迎,除了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外,还有故事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精选说课稿集合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