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数学说课稿范文汇总七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说课稿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说课稿 篇1各位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总复习《式与方程》中的内容。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常见的数量关系、周长、面积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的,四年级下册第13单元已经学过,通过复习帮助学生重新建构相关知识。本课内容看似浅显、平淡,但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使学生建立初步的符号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也为学习方程以及其他的代数知识奠定基础。本节课先学习用字母表示一个特定的数,逐步过渡到学习用字母表示一般数、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待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再学习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这样由易到难,层次深入,便于学生有效掌握。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着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确定以下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学会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方法目标:使学生完整地经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抽象性与概括性,发展符号感。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意识和兴趣,使学生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抽象过程,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字母表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从具体问题情境抽象概括出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写方法。
四、说教学方法
一位教育家说得好:“你怎样去教,也许比你教什么更为重要。”为此,在教法上我做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创设具体问题情境,提供丰富感性材料,激发学生求知欲;二是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会从具体事例中逐步进行抽象概括;三是注重有机结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方式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我们面对的是少年儿童,是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珍爱他们。根据新课标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此本节课我设计了五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环节一:创设情境,感受意义
1、 奶奶买了4千克香蕉,每千克a元,一共要用多少元?
列算式是:ax4= 4a
1xa =a
答:一共要用4a元。
2、比一比:
比X多7的数是( ),
比X的7倍少a的数是( )。
3、
(1)、用字母表示数时,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记作“.”或者省略不写。
(2)、省略乘号的时候,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3)、1和字母相乘,1可以省略不写。
首先我用买香蕉为素材,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会数学内容,理解数量关系。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使学生理解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一个暂时不确定的数参加列式,再通过对比,概括出字母表示数的要点。
[设计意图]: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只有在实践中得以延伸,生活是数学的生命之源。
练一练:
1、用s表示路程, v表示速度, t表示时间,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可表示为:( )或( )或( )
2 工作总量(c)、工作时间(t)和工作效率(a)之间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是( )。
重点提示:在同一个问题中,不同的量要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
3、学校去年植树a棵,今年植树的棵数比去年的2倍多6棵,今年植
树( )棵。
4、一种足球每个原价a元,打折后现价b元,原来卖100个的钱,现在可以买( )个。
说一说
你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最大优点是什么?
你知道“a+b=b+a”表示什么?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xb=bxa
乘法结合律:axbxc=(axb)xc
乘法分配律:(a+b)xc=ac+bc
减法的性质:a-b-c=a-(b+c)
说一说:(用字母表示要求的计算法则计算法则)
同分母分数相减计算法则:
分数乘法计算法则:
分数除法计算法则:
(c可以做 0要除外)
环节二:深化练习,拓宽思路
通过练习不仅让学生发现在同一个过程中,不同的量要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而且使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计算法则、相关计算公式或特定数量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再次体会字母公式比文字表达更简便,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设计意图]:把学生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我 记 得
按要求用字母表示下面各计算公式。
1、圆柱的侧面积公式:
2、圆柱的体积公式:
3、圆锥的体积公式:
我的发现
按照习惯,一些特定的量常用一个固
定的字母表示,一般不要任意选。
说一说下列字母在具体公式中各表示什么?
S长=ah中
S=vt中
V柱=sh中
重要提示
在特定情况下,某一个字母表示的内容有它的特定意义。
你还发现了什么?
整理方法提示:
针对重点 分类整理
填补小知识
复习方法提示:
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复习。
环节三:分层巩固,丰富内涵
在这个环节中我注重练习设计的趣味性、层次性与有效性。激起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达到巩固深化的目的。
精选练习(填空)
1、学校原有图书8140本,又买来a本,现在共有图书 本。
2、有m吨煤,每次运5吨,需运 次。
3、每米花布3.60元,X米需要 元 ……此处隐藏14204个字……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对于本题:
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是:
3、讲解例题。……我们在讲解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题中:
4、能力训练。课后练习 使学生能巩固羡慕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7、板书。
8、布置作业。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教学程序:(一):课堂结构:复习提问,导入讲授新课,课堂练习,巩固新课,布置 作业等五个部分。(二):教学简要过程:1:复习提问:(理由是: );2:导入讲授新课: ;3:课堂练习:4:新课巩固:5:作业布置;)
五:作业布置:
数学说课稿 篇7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以及和在1000以内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基本掌握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笔算和估算,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小数、分数的减法打好基础;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减法运算意义的理解,积累探索计算方法的经验,体验数学探索的乐趣。
例题首先呈现的是两个学生在图书室借书的场景,并由此引出问题:原有335本,借出123本,还剩多少本?考虑到学生已有两位数减法的竖式计算基础,以及前面所学的三位数加法的竖式计算知识,而且基本程序和方法是相似的,学生很容易进行知识迁移,所以教材先引导学生审题,在弄清楚数量关系后让学生列出减法算式,再尝试计算出得数,然后引导学生说说计算方法和过程,并通过交流,掌握算法。接着教材呈现了2种计算方法,在进一步强调竖式计算的笔算减法过程后,再用实物计数器,使学生直观地明确算理,进一步理解笔算过程,形成笔算减法的抽象思维。在学生初步掌握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后,引导学生提出验算,并说说验算的方法和算理。然后再启发学生思考剩下的本书、借出的本书与原来的本书这三者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可以用差加减数的方法进行验算,并使学生初步认识加法与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随后想想做做进一步帮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巩固已有认识,使学生感受到笔算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也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的笔算过程,能用竖式计算被减数是100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会用差加减数的方法验算减法。
(2)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方面:使学生在应用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思想情感方面:使学生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是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计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差加减数的验算方法,会用竖式笔算被减数在1000以内的减法,
教学难点:
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减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为了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的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提高,兴趣得到培养,我准备通过以下三个环节来引导学生开展本课的探究)
二、说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活动设计:第一个环节:情境导入,复习旧知。教师借助媒体出示学校图书室借书情境图,结合情境图出示两位数减两位数、整百数减整百数的10道口算题,让学生直接口答得数,并说说是怎么想的。(这里让学生在情境中复习,既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温习了减法的算理。)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领悟算法。主要分三个活动来展开教学:
第一个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多媒体出示例题情境,让学生说说图意,引导学生审题,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启发学生列出算式。(这里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个活动:合作探索,领悟算法:通过学生交流后板书算式:335-123,接着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运用计数器和竖式计算,得出结果。然后让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和算理。接着教师借助实物、媒体相结合,通过学生讲解来演示计数器计算和竖式计算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使学生借助直观进一步明确算理,从而将直观的操作过程抽象成相应的竖式计算步骤,并借此强调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也让学生明确竖式计算的方便和快捷。(这里,通过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再通过媒体演示、自主观察和思考分析,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减法的算理,让学生充分在多种方法探讨中理解算理,领悟算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判断的能力和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第三个活动:深化认识,学会验算:通过提问:这个答案对不对呢?可以怎样验算?让学生讨论交流验算方法,启发学生从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和数量关系上进行验算,由此再进一步启发:剩下的本书和借出的本书合起来,应该等于什么?那么算是中的差加减数应该等于什么?从而引出用加法验算减法,然后让学生自主验算,再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算理和算法,进一步巩固验算方法。(这一过程通过让学生自主寻求验算方法,明确验算的算理和方法,初步认识减法与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经历用加法验算减法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探索的体验、实践的机会、合作的愉悦和发现的能力,体会加法验算减法的算理和方法,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
第三个环节:巩固运用,形成技能。在练习的设计中,想想做做第一题让学生计算给出的竖式,进一步熟悉用竖式计算减法的基本步骤,帮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巩固已有认识;第二题通过根据横式列出竖式,再进行计算和验算,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笔算减法的过程,进一步熟悉减法的竖式计算和验算方法;第三题通过引导学生正确审题,弄清题意和数量关系后,使学生用减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初步体会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第四题让学生尝试审题,帮助学生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让学生列式计算、交流算法,然后启发学生再提出一些新的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一步提高选择和组合信息的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主要结合具体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借助学具操作,自主探索,领悟算法;注重应用、拓展,形成计算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