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的阅读答案

时间:2024-04-08 16:32:48
《雪》的阅读答案15篇

《雪》的阅读答案15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雪》的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雪》的阅读答案1

雪满山野,总令我想起国画里的留白。王摩诘画山而不见云,齐白石画虾而不见水,那留出的空白,便是云,是水。与西画比起来,国画手法最简洁,而意韵却最丰厚。每当雪至,五色杂陈的世界只剩下黑白两色,山川大地便成了落笔简约的国画,环境纯粹了许多,心灵也就跟着纯粹了许多。

②所以,雪来的时候,我的心中总是充盈着几许淡淡的欢愉。倘在山中,那感觉就更好。黎明于客舍醒来,心中纳罕天缘何亮得这般早,披衣行至院中,发现大雪早巳没膝。呼啸了一夜的北风不知何时戛然而止,空气清爽如琼浆,天气温静如睡熟的少女,崖上翠柯、溪上板桥、无一不穿上白袍,只有檐上麻雀,傻兮兮地挺立着,黑得可爱。

③于是,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便禁不住于口中滑脱而出,那种深透的意境遂将自己浑身浸透。这时的内心纯净得就像白纸,随时等待着思想的浓墨,滴染出幽美的图影。

④大雪封山,路是走不得了,喝罢老板娘亲熬的热汤,便于窗下慵读一卷《聊斋》这或许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罢。读得倦了,便再去访雪。周遭静无声息,而脚底踏出的咯吱声,好似雪地轻柔的言语,令我感到亲切和愉悦。

⑤我之看雪,是看它的银白空蒙,于无色中想像有色,于无形中揣测有形,于无生命中体味凛然的生命力,任思维的雪橇恰然划向岁月深处,去领略世界的无涯与多姿。有人写道:“能欣赏荒寒幽寂的人,必定具有一种特殊的素质,那是一种顽强的生命活力,那是一种桀骜不驯的人格力量。”古人常从孤寒寂寞之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北宋书院中,不乏以空山荒寺,寂寞无人之境为主题的画作。我曾在一家博物馆的《寒江独钓图》前伫立良久:沃雪千里,地老天荒,只有一只孤影,一叶篷舟,境界何其寂寥,然而我看到的不是生命的渺小与哀苦,相反,却是挺拔的灵魂与不屈的意志。一如明人胡应鳞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就点化出了柳公《江雪》一诗中昂扬的活力。所谓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君不见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而渚上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或许,只有雪天的凄冷,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只有雪野的空旷,方能凸显生命的充实。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如国画中的留白,意味深远。我钦佩胡应鳞,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境界,玩味透彻了。

⑥记忆深处的大雪无边无际,静好如诗。我就站立在雪地里,默默地伫望着。我在一片寂寞中感受生命的怡静与温馨,逝去的梦境再度重现,凋谢的热情开始复苏,而那一瓣六角雪花,自天空落下来,咝的一声,就在我滚热的心窝里融化了。

(选自《名家散文》 祝勇文)

16.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①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与西画比起来,国画手法简洁,而意韵最丰厚”?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从修辞的角度品味第③中“这时的内心纯净得就像白纸,随时等待着思想的浓墨,滴 染出幽美的图影”一句的妙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④段中有“这或许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罢”一句,其中“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认为?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⑤段中作者说“古人常从孤寒寂寞之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请你从文外举出一例加以印证。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⑤段末“我钦佩胡应麟,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境界玩味透彻了”一句中“柳宗元 心底的境界”指的是什么?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理清文章思路,按示例试对②至④段内容用两个字加以概括。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6. ①纯粹: 无杂念,纯净(1分)。 ②浸透: 完全沉浸、沉人。或:完全感染(1分)。

17. 国画落笔简约,留有空白(即留白)(1分),给人以想像的空间(2分)。

18. 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方法(1分),将当时所见之景、所生之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1分)。

19. “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是指于窗下慵读一卷《聊斋》(1分)。读书的过程就是一种 心灵的旅程,所以说读书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2分)。(意思相近即可)

20. 如文天祥在狱中吟出了宁死不屈的的诗篇。司马迁于逆境之中写出了“无韵之《离 骚》”——《史记》(举例恰当得2分)。

21. 孤寒寂寥中有生命挺拔的灵魂与不屈的意志。(只答出旺盛的生命力得1分,答出 孤寂的环境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得2分)

22. ①品雪—②喜雪一⑧咏雪一④踏雪一⑤看雪一⑥忆雪(每空1分,意同得分)

《雪》的阅读答案2

  雨雪曲 江总①

< ……此处隐藏11524个字……歪歪斜斜地出现在孩子们面前。雪人周围的雪黯淡了、消失了,孩子们在欢言笑语中清除了他们这方小小天地里的积雪。他们又奔着喊着跑去开拓他们的新疆域了,雪人孤零零地丢在那里……

两只麻雀突然从窗前掠过,它们在空中急急忙忙盘旋着,嘴中发出焦灼的呼唤,似乎在寻找一个落脚的地方。也许,是积雪使它们熟悉的天地改变了模样,它们迷路了。我以为两只麻雀不可能在我窗前停留,想不到它们找到了一个我未曾预料到的落脚点——窗前的那根电线。一只麻雀先是从下而上掠过电线,翅膀只是轻轻地一拍,电线上积雪便卜卜地落下一段,另一只麻雀也如法炮制,又拍下一段雪,然后再一先一后停落在电线上。它们轻轻地抖着羽毛,不时又嘴对嘴轻声地低语着,像是互相倾吐着什么隐秘,再不把那曾使它们惊惶迷惑的雪世界放在眼里。那根曾经被积雪覆盖的电线在它们的脚下有节奏地颤动着,积雪在不断地往下掉,往下掉……大雪忙忙碌碌经营了一夜的伪装,只十几秒钟便被两只小麻雀弄瓦解了……

窗外寒风呼啸,积雪大概不会一下便消融,但雪后的世界已不是清一色的白了,我心里的春意也正在浓起来。只要有美丽的生命在,谁能阻挡春天呢!

1、这篇散文的题目叫《看雪》,但雪在文中不是作为被赞美的对象,它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描写雪后景观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作者在文中真正赞美的是谁?请写出文中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

4、你喜欢雪吗?雪在你的眼中是怎样的状态?请你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写一段关于雪的描写,不超过50个字。

《看雪》答案:

1、雪在文中的作用是衬托。作者写雪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衬托那些暂时被雪掩盖的生命。

2、作者是从静态和动态这两个角度来描写雪后景观的,静态的描写为动态的描写做了铺垫;雪掩盖了一切,但生命的活动最终会突破雪的覆盖。

3、作者真正赞美的是生命;“只要有美丽的生命在,谁能阻挡春天呢!”

4、略

《雪》的阅读答案14   《雨雪不寒》出自《晏子春秋·景公闻命》。以下是整理的《雨雪不寒》文言文翻译和注释,《雨雪不寒》文言文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文言文

齐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①。公被②狐白之裘③,坐堂侧陛④。晏子入见,立有间⑤。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⑥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⑦命⑧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⑨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翻译

景公在位时,连下三天雪还不放晴。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还饿着,自己穿暖却知道别人还冷着,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很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别人了。”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便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注释

①霁:雨后或雪后初晴。天晴。

②被:通“披”,穿着。

③裘:皮衣。

④陛:宫殿的台阶。

⑤有间:有顷,一会儿。

⑥婴:晏子,名婴,字平仲。

⑦闻:听从。

⑧命:教诲。

⑨饥寒:饥饿寒冷。

阅读答案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

①公被狐白之裘

②饱而知人之饥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雨雪三日而天不寒学而时习之B.坐于堂侧陛莫不有求于王

C.以其境过清以中有足乐者D.贤能为之用不足为外人道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4.“雨雪三日”,景公为什么认为“天不寒”?

5.宴子巧妙运用什么方法使景公闻命,“出裘发粟与饥寒”的?

6.从《雨雪不寒》中你认为齐景公是怎样的一个人?

【参考答案】

1.①通“披”,穿着②吃饱

2.C

3.(景公)于是就命令拿出皮衣、发放粮食给饥饿受寒的老百姓。

4.因“公被狐白之裘”。

5.晏子巧妙运用古之贤君的做法来暗示景公,使景公顿悟,而“出裘发粟与饥寒”。

6.齐景公有一颗仁爱之心,懂得知错就改。

《雪》的阅读答案15

藏地雪顿节

雪顿节,“雪顿”是藏语译音。“雪”是酸奶、奶酪的意思;“顿”是宴会的意思,合起来称“酸奶宴”。雪顿节一般在藏历每年六月十五日至七月三十日(约相当于公历8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举行,是当地僧俗一同观看藏戏的风俗。

传说,在西藏高原每年夏季六七月份,天气转暖,百虫惊蛰,出土活动,为了避免伤害它们而违背了佛祖释迦牟尼不杀生的戒律,藏传佛教格鲁派规定藏历每年六月十五日至七月三十日之间,不准僧人出寺活动,要在寺院中静行长净、夏安居,直到解制,才能出寺。每当到这个时候,当地的平民百姓都要取出酸奶向寺院里的僧人供奉。同时在哲蚌寺举行欢庆节,演出藏戏,逐渐有了“哲蚌雪顿”之名。

到了五世的时候,在举行“哲蚌雪顿”时,还调集西藏各地区的藏戏团前来演出。五世移居布达拉宫后,除规定每年举行“哲蚌雪顿”的头一天在哲蚌寺首演外,又规定第二天到布达拉宫演出,然后在拉萨和西藏各地巡回演出。18世纪后期,罗布林卡建成后,成为的夏宫。公元1913年,依照第十三世的决定,每年“哲蚌雪顿”都要在罗布林卡首演,同时允许平民百姓进入观看演出。相沿下来,就形成了群众性的娱乐活动,雪顿节也由此得名。

在藏历七月初一的那一天,拉萨等西藏各地的居民来到罗布林卡,观看来自拉萨、日喀则、穷结、雅砻、堆龙德庆等地的藏剧团和戏班子、舞班子、打鼓舞队的联合演出。初八以后,各剧团到拉萨地区各处演出,八月上旬各剧团回到本地,同时,全藏区、村、村寨所有民间藏戏团体和带有戏剧性质的艺术表演团队,和僧俗一起狂欢。

1.给下面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2.画出说明雪顿节由来的段落。

3.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非常繁多,试着连一连吧!

那达慕大会 哈尼族 吃立节 侗族

4.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节日?

【阅读答案】

1.tiao(二声)调温 diao(四声)小调 zang(四声)西藏 cang(二声) 捉迷藏 gong(四声) 供品 gong(一声)供出

2.第二自然段画下来= =

3.第一个的第一行连第四行 第二行连第二行 第三个连第三个 第四行连第一行

第二个的第一行连第三行 第二行连第一行 第三行连第二行 第四行连第四行

4.泼水节,把水泼到别人身上祈求好兆头

《《雪》的阅读答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