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的读后感

时间:2024-03-29 23:31:11
非暴力沟通的读后感

非暴力沟通的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非暴力沟通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非暴力沟通的读后感1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是美国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著作。他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这种方式来谈话和倾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

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确实伤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敌视。非暴力沟通则能够治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超越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以及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

使用暴力的人其实是因为它们内心的宁静遭到了破坏,所以他们才会用暴力的方式维护或寻求心灵的平和。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人性是相通的,虽然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或许不同,但作为人却有着共同的感受和需要。在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将能专注于彼此的感受和需要,从而促进倾听、理解以及由衷的互助。

本书分十三章深入的阐述非暴力主张积极进取,而非消极无为。非暴力生活的关键是感激生活的赐予,而不贪心。非暴力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通过对这本书的精读和书中的一些练习,我在慢慢改善自己与人的沟通方式,对于与其他人在沟通中出现的一些暴力沟通,也能够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分析原因,并且及时调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使自己的内心更加平和和坚定。学会感恩,学会爱自己。非暴力沟通,需要时间来践行。要把非暴力沟通作为工作、生活中的一项修炼坚持下来,做一个平和的人。

非暴力沟通的读后感2

这本书由老师推荐的,其实我也只是看了序言和一则故事,但是却觉得格外值得阅读。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写的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说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

每个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不希望在与他人接触时受到伤害;同时当今的社会关系是如此的复杂,以至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常常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他人做出评判以此来确认他人是否值得信任;另外出于人类语言本身的缺陷,在沟通时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可能在沟通中改变甚至缺失。以上的原因导致与人有效的进行沟通常常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而非暴力沟通是增加与人沟通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

就拿我之前经历的一件事情来说吧:学校组织了研学旅行,要出发时发现名单上并未出现我的名字,我焦急的有点烦躁,负责人让我打电话联系老师,可我联系老师时,语气既不尊重又处处展现着“暴力”,可老师那时的声音听起来明显是被我吵醒,可我依旧得理不饶人,老师也依旧耐心指导我,帮助我。在我终于如愿以偿后,我才反应过来,自己当初的行为多么的不好,我就得老师和我说的一句话:“以后遇事要冷静点。”确实,我是个不太能冷静下来的人,我也后悔了,我为什么不能冷静坦然地去处理问题,为什么要对他人使用“语言暴力”,我很懊悔,倘若当时我可以理智一些,不使用“语言暴力”,那结果是不是会不一样?

《非暴力沟通》确实是一本值得我们仔细阅读的书,用非暴力来让爱融入世界。

非暴力沟通的读后感3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一定听过让自己不舒服的耳语,也经历过让自己内心痛苦的沟通过程。在我看来,不一定是当面的谩骂以及嘲讽才算得上暴力,虽然那些难听的话语只是一瞬间的冲击,那些隐性的暴力语言,却给心灵带来长久的伤害。

我想这些所谓的“暴力”在孩子心里会种下怎样的种子如果说我们阅读了很多关于暴力的书籍就会注意自己的言辞,在交流过程中能感受到自己带给对方的舒适以及礼貌的'话,但不妨回过头想想,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多少孩子因为老师或者家长在他年幼时对他的否定和批评而将他那颗面对世界好奇的心灵扼杀在摇篮里。

很多时候成长只是一瞬间的事。在家庭成长中,我很感激他们,尽管我们曾经用多么令对方痛心的方式去证明我们对对方的爱,但是我从这个过程中学会了理解与表达爱。在阅读完书中前两个章节时,我发现要不使用暴力,也要掌握一些方法的。例如:“你真的懂我吗?”“你不懂我”其实“懂”这个字眼,是需要双方的努力,若只有一方的努力,那么所做的都是无用功。

在东方父母的教育中,大多都是他律他制。父母制定了这个规则,孩子就要符合他们的规律,这叫做让孩子从小围着父母的意志转。很多时候,父母与孩子有隔阂,问题大多都是来源于父母本身。他们往往会觉得:“你是我的孩子,你什么事都要听我的,因为我是过来人,不会害你的。”正是因为这样,他们常常用命令的语气让我们去达到他们心里的那个预期。书中写到,一位母亲对正值青春期的儿子说:“你应该将电视机旁边的脏袜子洗了”若他把那句用命令的语气换成“我希望或者你愿意将电视机旁边的袜子洗了”这样会出乎意料的达到你所期待的有效沟通的结果。

书中提到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刚开始以为这本书是讲说话的技巧,读完才意识到,沟通的本质不是在于如何去说,而是语言背后的思维,如何去想,如何去体会自己和对方的感受。简单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换位思考。

《非暴力沟通的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