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1翻开这本书我就爱不释手,里面没有纯理论的枯燥的知识,每一辑都是吴非老师一生教育事业的经验总结,对我们青年教师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在早晨的阳光中,孩子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能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能经常的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中午,他们能吃上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国城乡统一标准的营养餐;学生能保有自己的爱好,下午4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叫喊?。”多么美好而令人感慨的画面,这是吴非老师对教育的一种向往,也是我对教育的憧憬和期待。
这本书是吴老师多年来在教育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点滴感悟,是他对教育细节的深度思考,每一篇文章几乎都能引起我的反思以引起思想上的共鸣,希望今后能够践行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知道这本书吴非老师倾注了无数的心血,他也因此左眼失明、提前退休,成为他的告别讲台之作。据我所知,吴非老师是个重承诺的人,答应别人的事总要尽力尽快地去完成,为了还“文字债”,他每天笔耕不辍,像被抽打的陀螺一样停不下来。这本书吴非老师从构思、写作到修改、校对,历时数载。可以想象,他在这本书上倾注了多少心血、耗费了多少眼力!读着这本书以及了解吴非老师写作背后的故事,让我对吴非老师格外地敬佩和尊重。书放在我手边已经很久了,不知为什么总舍不得读这本书,就怕很快读完了,这种感觉既矛盾又奇妙。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有时忍不住地笑起来,为吴老师对教师职业尊严的捍卫而击掌;有时又不禁悲伤,为吴老师对教师职业和学生的那份真实而又沉甸甸的爱而感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在接受一次心灵洗礼、一次爱与善的洗礼。书中字里行间流淌着对美好人性的追寻和赞美,这正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揭示!
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引起最大共鸣的是这几篇文章:
第一,《你为什么不快乐》。教师是一个神圣而意义非凡的职业,说到小处可以决定一个学生的未来,说到大处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所以教师行业有风险,从教需谨慎。在当今社会,能非常地热爱教育事业,并把它作为终身奋斗目标的青年教师已经不多了,好多教师选择这个职业的目的已经不再单纯,实际一点为了钱,为了生活,再功利一点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能尽快评职称,评高级教师、特级教师。谁能理直气壮,脸不红心不加速地说为了学生,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2从小我就只有一个理想,长大后我一定要当一名老师,一名老师。那样我就可以每天和小朋友们在一起,没有忧愁没有烦恼。满怀着对教师工作的憧憬和希望,我开始了我的教育生涯。但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常常让我感到顾此失彼。我不知道怎么样才能给他们上好课?不知道怎么去管理好班级?不知道怎么去接待家长?面对接二连三的问题,我一边向老教师请教,一边在书中寻求帮助。其中《致青年教师》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没有把这本书全部阅读完,但是选读完几篇那用心灵记录下的文字,我仿佛经历了一次洗脑,走进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读着《不要急》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仿佛感觉面前不再是一本书,而是一位作者就坐在你面前,他清楚的知道你内心的困惑,并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对学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独特的孩子,我们不能看到他们未来的样子,但是我们可以想象,我们能给他们的只有爱心,耐心,对我们的孩子实施持之以恒的教育。
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和《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中,吴老师启发我们为了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胸怀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确,处在青少年期的学生最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同化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会上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正是一些心胸狭隘、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
“教育无小事”,“生活及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不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能教给学生比知识重要得多的,是思想,是气质,还有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了,我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太多的文章给了我太多的启示,我愿在工作之余慢慢品味这本书,细细品味教师这个职业。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3吴非老师在《致青年教师》中写到:“我半生做教师,越来越感到,我们日常工作所做的一切,不过是遵守常识。”“常识”就是“基本知识”,我们日常工作就是教育教学,那教育教学的常识是什么?
新教育提出的“让人成为他自己,一个完整的自己”是常识;李镇西老师说的“用儿童视角做教育”是常识;“最起码的尊重,最朴实的教学”是常识;“教育的重要特征是慢,必须遵守,不能绕过去”是常识;爱孩子是常识;相信孩子也是常识······
原来这些都是常识,可我们每天是否在遵守常识呢?
在学校现场,很多老师为了考个好成绩,拿个好名次,一味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考得不好,就用罚抄十几乃至几十遍的方法来补自己的教学之不足,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这样的现实还时有发生。
课堂上,教师不厌其烦地分析着、讲解着,学生成了装知识的容器,给一点就装一点,不给就等着,学生没了问题意识,没了自主思维,甚至没了自我,这样的课堂也存在着。
有些老师对学生说话浅薄粗俗,更有甚者恶语相向,他们或许不知道自己在学生心中是什么形象,更没有想到自己的教育语言会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坏影响。
大家都知道教育凭借的是人的爱心与智慧,“教”和“学”的关系就是人与人的关系。可当我们高高举起所谓“教师的尊严”旗帜,俯视学生时,又怎能奢望学生的亲近呢?由于我很少批评学生,学生和我走得比较近,和学生谈话时也多是温和的语言,曾有同事见了说:“你班学生怎么不怕你呀!”呵,为什么非要让他们“怕”我呢?难道不怕就不是老师了吗?“亲其师,信其道”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不也是常识吗?很多老师嘴里念叨着这句话,手里却拿着惩罚的“鞭子”,没有“亲”,何来的“信”?
如果能把名利看得淡泊些,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把学生的成长放在第一位,就不会采用无用的罚抄形式和无休止的繁琐讲解了;如果能时时想到自己的每一句话,都关系到学生的 ……此处隐藏6662个字……教的每一个学生都充满阳光,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11我记得刚步入教师这个行业的时候,就思考过这个问题,我要和学生成为朋友吗?和学生成为朋友会不会影响我的教师威严?什么情绪应该外放,什么情绪要隐藏,我确实不知道怎么下手,就这样什么经验都没有的我开始了我的教师生涯。
刚开始读这本书时,第一篇文章就吸引了我,题目是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在这之前,我一直认为教师不应该当着学生的面哭,再难受也应该在他们面前坚强,可看完之后我深思了,我们要教育孩子的成长,我们首先自己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应该把你的爱,恨,失望都展现给他们,一直困扰我的问题好像突然解决了,我之前一直在纠结要和他们怎么相处,哪有什么该不该,哪有什么条条框框,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每个教师也是不一样的,教学方法相处模式当然也是不一样的,听别人怎么相处倒不如做好自己。
记得刚开始教学之前,立志要做一个让学生害怕的教师,觉得这样的班级好管教,于是我经常绷着脸,下课也不和他们交流,因为我知道自己的本性温柔,怕露馅,就这样过了一个星期,有一次一个学生对我说老师你好可爱啊。我惊呆了,我都表现的这么凶了,怎么会可爱,当时我再也憋不住了,就笑了,然后一群学生围着我说话,我渐渐了解了他们,私下的样子和课上也是不一样的可爱,我不再忌讳在他们面前表现真实的自己,和他们的关系也越来越近,有什么麻烦学生也比较依赖我,我担心的上课不好管的问题也并没有发生,他们因为喜欢我,也特别听我话,有次我们班没有考好,等到下课他们给我写了一封信,给我道歉说给老师丢脸了,我也十分没有出息的哭了,我想他们比我可爱多了,直到现在想起我的孩子们,我也是满满的感动,他们如今有什么问题也时常找我谈心,我很庆幸和他们成为朋友。不要怕和孩子成为朋友,不要怕在他们面前展示真实的自己,因为当你是真实的,孩子也是真实的。
今年我教了一年级,他们可真的是小朋友,和他们聊天感觉特别可爱。我会开心会生气也会假装卖惨,激发他们的人性,同时真实的在做自己,不再纠结无用的条条框框,不再给教师画圈,哪有什么情感上的规矩,情感是没办法控制,我喜欢他们,喜欢我所有的孩子,我为什么不能大大方方的和他们做朋友呢,我想,我们是在互相成就,互相成长。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12利用课余时间,我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书中平实淡雅的文字,真实形象的案例,非常贴近我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为我们青年教师打开了一扇通向真理的窗户。我边读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真是受益匪浅!书中吴非老师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用其平实的语言引领我感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怀揣梦想和激情,走上教学的工作岗位。在两年多的实际教学中,我认识到只有热情的教学是不完美的,要想对职业生命负责,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教育是一份美丽的事业,她呼唤人的理性追求,呼唤建立美丽的人格。朴实的工作态度和发自内心的话语,就像把一粒种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潜心耕耘,就会开出智慧之花。
在第三章中的“等一会儿,让他把话说完”和“作业评价未必要用统一标准”的内容让我感悟颇深。在教学中,我很容易“急”,有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每上完一节课,都很希望所有的学生能接受我的观念,都能独立,正确的完成的作业,但往往是事与愿违。于是我就会觉得是他们脑子不开窍。现在想想,我真的是一厢情愿。就连我自己对任何事情也会有自己的思考,甚至需要一个更漫长的过程,更何况是学生呢?因此,好的教育除了智慧,还在于有耐心。作为教育者,要有种树人的耐心,在平静中等待。同时,在坚持一碗水端平的教育原则下,我们还应个别对待。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亮点,不要以某一标准去评价,断定一个人的成败,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我们要以同样的眼光对待每个学生。
对于青年教师,“青年”说明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去思考,去理解,去实践;“教师”说明要传道受业解惑,更说明要努力超越,以至拥有精湛的传授技巧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该负责,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自己的专业发展。而且每时每刻都要意识到这一点:自己教育教学业务的锤炼,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展现。
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在平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教育。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愿我会做好!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13在寒假里,我拜读了吴非先生的《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总共计85篇文章。读完这些让人倍感熏陶的文字,仿佛和智者进行了促膝长谈,也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对于刚入职半年的我来说,吴非先生《致青年教师》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也使我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弯路。在《致青年教师》“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中的一篇文章令我感触颇深,那就是“教师的心中要有阳光”这一篇,在文章中写道“有节课,说到巴尔蒙特的诗句‘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看到有几位学生眼睛发亮,有一位激动的泪光闪闪。我喜爱这句诗,为之而感奋,我也为学生的感奋而激动。我觉得,青年的心中装着这样的诗句,他的人生就会一直被光明照亮。”只有教师的心中拥有阳光,学生才能被阳光所照耀;也只有阳光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阳光的学生。在我们决定成为教师的那一刻,那我们就要从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中寻找和感受快乐,然后用阳光的心态去温暖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与成长的快乐。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每位教师都应该思考如何成为给予学生阳光的老师,又如何让学生将他们感受到的那束阳光再去给予别人,温暖别人。
在“不放弃理想”这一篇中也引起了我的共鸣,理想和梦想是人生中一直在追逐的那束光,是指引我们勇向前方的精神动力。理想是一个人最为宝贵的东西,追逐理想的人光彩熠熠。而对于教师来说,理想也是不可或缺的。吴菲先生认为“教育是为明天的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所以教师必须要有理想。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未来的社会超越今天的文明,这就是理想。教育本身就是美丽的事业,她呼唤人的理性追求,她呼唤建立美丽的人格,她当然需要理想。”教育是理想者的事业,教育要培养理想。理想也是指教师心中的那一份信念感,正是教师所拥有的信念感才赋予了教师职业的神圣感。若有一天教师的理想信念不再,那她的课堂就会失去活力和激情,就会像“机器人”一样,过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机械的枯燥的生活。吴非老师在这一篇提到“青少年需要有梦想的教师”只有教师心中拥有理想和梦想,那她的课堂才会富有生趣,她的言语才会感染到学生,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
吴非老师《致青年教师》中的文字,让我在平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教育教学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正视教育。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会更努力地做到最好!